宣传教育
滴水文苑 | 贪欲不可有,清廉自为名
贪欲不可有,清廉自为名
尹静文
千古名篇《赤壁赋》中有这样一句话:“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它说的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可拿取。古语有云,良田万顷,日食三餐,大厦千间,夜眠八尺,人的物质需求是有限的,但有些人的贪欲却是无限的,就像一个套结,把人心越套越紧,渐渐失去理智,已经拥有还不知足,明知烫手还要伸手,贪婪无度,最终酿成恶果。在历史长河中,“贪污”、“腐败”的例子数不胜数,从古至今,比比皆是,如秦朝的赵高、清朝的和珅,各个富可敌国,最终的结局又是如何?权倾朝野的赵高被一刀了结,和珅最终也被皇帝赐死,权钱富贵顷刻化为泡影,而他们也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遭人唾弃。古往今来,贪腐者堕入深渊,而清廉者的精神却如薪火,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宋代太姥山下的潋城村出了位监察御史,他叫杨惇礼。在宋代,如果祖辈、父辈为官,那么子孙后辈在入学、为官上就能够享受特殊待遇,这被称作门荫制。按照规定,杨惇礼可以荫子一名,可他纵有三个儿子,也没有让他们因此获得一官半职,也不愿多置一寸田产留给子孙后代,清白正气,千古不磨。这不禁让我想起一位人民公仆——廖俊波。廖俊波同志任职期间,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在为服务企业尽心竭力、排忧解难的同时,他坚持“亲”“清”的政商关系,始终严守廉洁底线,不吃商人老板一顿饭、不拿外地客商一盒礼。廖俊波把“肝胆干事、干净做人”作为座右铭。他始终廉洁自守,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党忠诚、无私奉献、廉洁奉公的优秀品质。如今,勤廉的薪火已传至我们青年人的手中,青年者,国之魂也。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我们青年人又应当如何做到“廉洁”呢?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青年人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就像穿衣服扣扣子,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因此,我们应当坚定信念、坚守底线、顶住诱惑,实干笃行,将第一粒扣子扣正扣紧,扬勤廉之风、立勤廉之名,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作者系福鼎市山前街道纪工委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