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国产新冠疫苗什么时候打?去哪打?

发布时间:2020-12-22 文章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阅读 : 3839

9月5日,在北京举行的2020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分子检测试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等产品正式亮相。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研究人员展示首批获得临床研究批件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样品。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李云舒报道 国产新冠疫苗来了!

  12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重点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举行发布会。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负责人、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冬春季节到来之际,对部分重点人群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后续争取做到高风险人群“应接尽接”,凡是符合条件者都能够按时接种。

  此次接种的重点人群包括从事进口冷链物流、口岸工作人员、国内国际从事交通工作者、医疗疾控等感染风险较高人员以及前往感染风险高的国家地区的人员。

  全国接种疫苗实施“两步走”方案

  我国按照分步走方案,在全国实施接种。

  第一步,主要是针对部分重点人群开展接种这些人群包括从事进口冷链、口岸检疫、船舶引航、航空空勤、生鲜市场、公共交通、医疗疾控等感染风险比较高的工作人员,以及前往中高风险国家或者地区去工作或者学习的人员,尽力缓解输入性疫情防控的压力,降低本土病例发生和国内疫情暴发的风险。

  第二步,随着疫苗附条件获批上市,或者疫苗产量的逐步提高,将会有更多的疫苗投入使用。通过有序开展接种,符合条件的群众都能实现“应接尽接”。逐步在各人群当中构筑起人群的免疫屏障,来阻断新冠病毒在国内的传播。

  曾益新提醒,尽管我们相信疫苗安全有效,但是接种之后,还是要求大家继续维持个人防护措施,包括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等习惯。目前为止,没有任何疫苗保护率能达到百分之百,打了疫苗之后防护措施不减,才能更好保障大家安全。

  各地将及时公布辖区内的接种点和能够接种疫苗的单位

  新冠疫苗要到哪儿打,是群众关心的问题之一。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二级巡视员崔钢介绍,目前各地都在积极落实为群众接种疫苗提供便利服务的各项措施。通常情况下,接种单位都是设在辖区的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或者综合医院,一般所在的辖区都是涵盖的。

  崔钢表示,已经要求各地把辖区内的接种点、能够接种疫苗的单位及时公布,包括地点、服务时间。如果接种涉及到一些集中的单位,也会考虑设立一些临时接种点上门服务,接种条件将有严格规范。

  另外,有需要的群众可以咨询所在的辖区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相关信息发布平台也将会给大家提供这些信息。

  崔钢提醒,接种疫苗时,大家一定要按照当地通知的安排和提醒做好准备,如携带身份证等。接种疫苗时,一定要按照平常去医疗机构的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关于疫苗的价格,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表示,疫苗定价首先是以企业为主体,但是有几个原则必须遵循。疫苗首先是公共产品属性,既然是公共产品属性,最终定价的依据就是成本。而且,这个疫苗的价格,还会随着生产规模和使用规模扩大而改变,随着疫苗批准附条件上市以后,它会形成相应的价格机制。

  疫苗产量是否能满足需求?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负责人毛俊锋在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国药中生的北京所、国药中生的武汉所、北京科兴这三大企业已经圆满完成了今年的产能建设任务,同时也通过了多部门联合组织的生物安全检查,已经具备了规模化生产的各项条件,目前能够满足现阶段重点人群的接种需求。待药监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批准上市之后,可以立即组织大规模的生产。

  目前累计完成100多万剂次的新冠疫苗紧急接种工作,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安全、有效的疫苗是预防病毒性疾病最有力的科技手段。

  针对我国新冠疫苗的安全性问题,郑忠伟表示,为了保护高风险人群,我国在6月份依法依规批准了新冠疫苗紧急使用,从7月份开始了新冠疫苗紧急使用的接种工作,从7月到目前,在自愿、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对高风险暴露人群进行了紧急接种,目前累计已经完成100多万剂次的新冠疫苗紧急接种工作,经过严格不良反应监测和追踪观察,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焦雅辉表示,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途径,但也有个别人在接种疫苗以后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焦雅辉提醒各位接种者,在接种过程当中要实事求是地向医务人员如实反馈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有什么样的基础疾病,现在是不是正处于疾病的发病期,有没有过敏史,是不是过敏体质等。

  国产新冠疫苗能够借助现有全球疫苗冷链体系进行储存和运输

  截至12月2日,全球进入三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共有14个,其中中国的有6个,包含4个灭活疫苗。

  原上海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疫苗医师陶黎纳表示,灭活疫苗属于传统技术,保险系数很高。“我们国家在选择5条技术路线的时候,把灭活疫苗这种传统技术也放在其中,主要的考量因素就是灭活疫苗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很多成功的先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较强的技术支撑。我们的工艺很成熟,比较有把握。”

  作为生物制品,疫苗对温度极其敏感。例如,莫德纳公司研发的疫苗必须在零下20摄氏度的条件下运输;辉瑞疫苗需要的冷链条件更加苛刻,要求在零下70摄氏度储存。这大大增加了疫苗的运输难度。

  相比之下,中国研发的新冠疫苗运输更容易。陶黎纳表示,灭活疫苗比较稳定,储存温度是常规的2至8摄氏度。此外,陈薇院士团队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重庆智飞在做的重组蛋白疫苗的储存温度也是2至8摄氏度。从全球视野来看,中国的疫苗能够借助现有的全球疫苗冷链体系进行储存和运输。

“中国研发的疫苗,可以到达乡村基层,可以到达广大的发展中国家。”陶黎纳说。